選擇你的語言
顧問委員會
主顧問委員會
朱嘉添先生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
朱嘉添是沙田培英中學校長及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他一直熱心推動 ICT 及編程教育、電子學習和 STEM。他除了在學校領域擁有近20年的經驗外,還透過學會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來增加學生對電腦及 STEM 的認識,當中尤以推動女子學習編碼,STEM 教育以及資訊素養教學為重。 他亦獲教育局及其他團體的顧問團委任為委員,為教育界盡一分力。
他亦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教師,包括傑出 IT 教師獎和資訊素養教學獎,並帶領他的學校團隊在 STEM、編程和計算思維方面獲得多項國際傑出電子學習獎。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
鍾杰華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及幼兒發展與特殊教育講座教授
鍾教授的研究範疇涵蓋閱讀障礙及學習困難、社交情緒發展、讀寫評估與教學、心理健康及家庭關係。他曾領導多項大型研究計劃,在學術期刋及專書發表大量論文,並研發了多項教學資源。鍾教授現為亞洲讀寫學會會長、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21香港督導委員會主席,並經常為本地及國際的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院校提供建議。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及幼兒發展與特殊教育講座教授
鍾麗金女士,MH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
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
寶覺小學校長
鍾麗金女士現為寶覺小學校長,以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及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鍾校長致力推動非華語學童的中文學習及學校電子學習發展,曾獲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之「最佳數碼共融奬」銀奬。鍾校長同時擔任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學校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和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
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
寶覺小學校長
范息濤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偉倫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
范息濤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偉倫教育心理學講席教授。曾在美國及粵港澳大灣區多所大學任領導職務及講席教授。范教授在教育領域具備豐富經驗,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教育和心理學術期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及書籍章節數百篇,學術研究成果為國際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學者廣泛引用,在國際教育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偉倫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
葉韻婷女士
官立小學校長協會主席
北角官立小學校長
葉韻婷女士現為北角官立小學校長、官立小學校長協會主席,是一位秉持教育熱誠的資深教育工作者,一直積極參與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及更新。
葉女士擔任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藝術教育委員會主席,以及教育局更新音樂科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教育局發展科學 (小一至小六) 課程專責委員會的委員。
葉女士曾擔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2022/2023) 訓育及輔導評審團委員,現為教育局教師獎學金 (進修碩士學位課程) 評審委員會委員。


官立小學校長協會主席
北角官立小學校長
劉鐵梅女士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校長
香港校長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理事
校長資格認證委員會委員
劉校長積極推動學校課程及文化的革新,帶領學校教師發展創新教育方案,曾獲得第二屆兩地青年校長論壇卓越論文獎及國立清華大學校本課程教案卓越創新獎。
劉校長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279萬,編寫了適合高小使用的編程課程,並於23所小學中試行及與大學合作進行運算性思維的研究。2021年開始,積極在校內開展AI 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及在小學界别推動元宇宙在教育應用,期望裝備學生應對未來的學習和挑戰。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校長
香港校長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理事
校長資格認證委員會委員
羅陸慧英教授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研究)及教育資訊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羅陸慧英教授現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她從1998 年開始擔任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CITE)的創始中心主任長達15年。她亦是國際學習科學學會的當選院士。她在如何把數碼技術整合到學與教當中,以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創新方面的研究在國際間享負盛名。她現時正推動三個相互關聯的大型項目,包括實施和優化有關創新科技的多層次網絡模型以達致社會及技術共同演化、開發和推廣集學習設計和學習分析於一身的模式語言和技術平台,以及以從數碼公民角度研究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生態中從童年到成年早期的發展。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研究)及教育資訊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子建教授 太平紳士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暨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及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院長
李教授研究範圍涵蓋課程與教學、地理與環境教育、生命與價值觀教育,及教師發展與學校改進。李教授入選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布的全球排名首 2% 科學家名單 (學術生涯組別),及內地教育部頒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名銜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三年;二零二三至二零二七年)。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暨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及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院長
李志文先生
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校長
李校長目前是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的校長。 他從事科學教育已有20多年,曾獲借調到教育局,並擔任過教育局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多個委員會的成員。他亦是大學講師並參與了各種與科學教育有關的研究項目,多次分享教學經驗及積極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
他現時為香港數理教育學會、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督導委員會(香港)、香港科學青苗獎督導委員會之主席;亦擔任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之督導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常識百搭」小學STEAM探究展覽之委員會委員。
李校長現時為香港中學校長會及屯門區中學校長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校長
凌浩雲教授,MH
香港浸會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創匯點首席顧問
凌浩雲教授現任浸會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創匯點首席顧問。凌教授於2008年開展社會創投事業,他先後開辦多間社會企業並協助多家社會福利機構成立社企達50多間,集資總額超過三億港元,幫助過百名殘疾人士就業,包括視障、聽障、智障、肢體殘障及自閉症人士等。凌教授積極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尤其在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方面,他於2017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榮譽勳章及獲香港紅十字會頒授香港人道年獎。


香港浸會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創匯點首席顧問
莫家豪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
嶺南高等研究院資深研究學者
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聯合總監
莫家豪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並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加入香港恒生大學擔任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之前,他曾擔任嶺南大學(香港)的副校長兼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教授曾在多所大學擔任領導職務,包括香港教育大學的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以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講座教授兼創始主任。近期,莫教授出任英國牛津大學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副主任。莫教授與多個高等教育機構密切合作,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伯明翰大學,蘭卡斯特大學,以及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和亞太高等教育研究合作平台,致力於推動高等教育和社會科學 / 人文科學研究。根據國際研究成果評估平台 Scholar GPS 的統計,莫教授獲譽為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全球排名第8,亞洲排名第1。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
嶺南高等研究院資深研究學者
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聯合總監
戴希立先生,BBS,JP
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
戴希立先生,BBS,JP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即從事教學工作。1987年,戴先生出任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校長至2013年退休。歷年來,戴先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參與教育相關的公職,包括教育統籌委員會、優質教育基金、文化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等,並獲頒發太平紳士及銅紫荊星章。2003年,戴先生獲國家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至今;2012年,獲香港教育學院頒發院士榮譽。2010年,戴先生獲邀加入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翌年出任董事局副主席。


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

朱嘉添先生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
朱嘉添是沙田培英中學校長及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他一直熱心推動 ICT 及編程教育、電子學習和 STEM。他除了在學校領域擁有近20年的經驗外,還透過學會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來增加學生對電腦及 STEM 的認識,當中尤以推動女子學習編碼,STEM 教育以及資訊素養教學為重。 他亦獲教育局及其他團體的顧問團委任為委員,為教育界盡一分力。
他亦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教師,包括傑出 IT 教師獎和資訊素養教學獎,並帶領他的學校團隊在 STEM、編程和計算思維方面獲得多項國際傑出電子學習獎。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

鍾杰華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及幼兒發展與特殊教育講座教授
鍾教授的研究範疇涵蓋閱讀障礙及學習困難、社交情緒發展、讀寫評估與教學、心理健康及家庭關係。他曾領導多項大型研究計劃,在學術期刋及專書發表大量論文,並研發了多項教學資源。鍾教授現為亞洲讀寫學會會長、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21香港督導委員會主席,並經常為本地及國際的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院校提供建議。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及幼兒發展與特殊教育講座教授

鍾麗金女士,MH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
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
寶覺小學校長
鍾麗金女士現為寶覺小學校長,以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及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鍾校長致力推動非華語學童的中文學習及學校電子學習發展,曾獲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之「最佳數碼共融奬」銀奬。鍾校長同時擔任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學校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和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
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
寶覺小學校長

范息濤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偉倫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
范息濤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偉倫教育心理學講席教授。曾在美國及粵港澳大灣區多所大學任領導職務及講席教授。范教授在教育領域具備豐富經驗,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教育和心理學術期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及書籍章節數百篇,學術研究成果為國際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學者廣泛引用,在國際教育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偉倫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

葉韻婷女士
官立小學校長協會主席
北角官立小學校長
葉韻婷女士現為北角官立小學校長、官立小學校長協會主席,是一位秉持教育熱誠的資深教育工作者,一直積極參與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及更新。
葉女士擔任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藝術教育委員會主席,以及教育局更新音樂科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教育局發展科學 (小一至小六) 課程專責委員會的委員。
葉女士曾擔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2022/2023) 訓育及輔導評審團委員,現為教育局教師獎學金 (進修碩士學位課程) 評審委員會委員。
官立小學校長協會主席
北角官立小學校長

劉鐵梅女士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校長
香港校長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理事
校長資格認證委員會委員
劉校長積極推動學校課程及文化的革新,帶領學校教師發展創新教育方案,曾獲得第二屆兩地青年校長論壇卓越論文獎及國立清華大學校本課程教案卓越創新獎。
劉校長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279萬,編寫了適合高小使用的編程課程,並於23所小學中試行及與大學合作進行運算性思維的研究。2021年開始,積極在校內開展AI 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及在小學界别推動元宇宙在教育應用,期望裝備學生應對未來的學習和挑戰。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校長
香港校長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理事
校長資格認證委員會委員

羅陸慧英教授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研究)及教育資訊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羅陸慧英教授現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她從1998 年開始擔任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CITE)的創始中心主任長達15年。她亦是國際學習科學學會的當選院士。她在如何把數碼技術整合到學與教當中,以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創新方面的研究在國際間享負盛名。她現時正推動三個相互關聯的大型項目,包括實施和優化有關創新科技的多層次網絡模型以達致社會及技術共同演化、開發和推廣集學習設計和學習分析於一身的模式語言和技術平台,以及以從數碼公民角度研究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生態中從童年到成年早期的發展。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研究)及教育資訊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子建教授 太平紳士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暨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及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院長
李教授研究範圍涵蓋課程與教學、地理與環境教育、生命與價值觀教育,及教師發展與學校改進。李教授入選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布的全球排名首 2% 科學家名單 (學術生涯組別),及內地教育部頒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名銜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三年;二零二三至二零二七年)。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暨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及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院長

李志文先生
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校長
李校長目前是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的校長。 他從事科學教育已有20多年,曾獲借調到教育局,並擔任過教育局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多個委員會的成員。他亦是大學講師並參與了各種與科學教育有關的研究項目,多次分享教學經驗及積極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
他現時為香港數理教育學會、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督導委員會(香港)、香港科學青苗獎督導委員會之主席;亦擔任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之督導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常識百搭」小學STEAM探究展覽之委員會委員。
李校長現時為香港中學校長會及屯門區中學校長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校長

凌浩雲教授,MH
香港浸會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創匯點首席顧問
凌浩雲教授現任浸會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創匯點首席顧問。凌教授於2008年開展社會創投事業,他先後開辦多間社會企業並協助多家社會福利機構成立社企達50多間,集資總額超過三億港元,幫助過百名殘疾人士就業,包括視障、聽障、智障、肢體殘障及自閉症人士等。凌教授積極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尤其在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方面,他於2017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榮譽勳章及獲香港紅十字會頒授香港人道年獎。
香港浸會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創匯點首席顧問

莫家豪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
嶺南高等研究院資深研究學者
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聯合總監
莫家豪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並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加入香港恒生大學擔任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之前,他曾擔任嶺南大學(香港)的副校長兼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教授曾在多所大學擔任領導職務,包括香港教育大學的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以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講座教授兼創始主任。近期,莫教授出任英國牛津大學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副主任。莫教授與多個高等教育機構密切合作,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伯明翰大學,蘭卡斯特大學,以及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和亞太高等教育研究合作平台,致力於推動高等教育和社會科學 / 人文科學研究。根據國際研究成果評估平台 Scholar GPS 的統計,莫教授獲譽為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全球排名第8,亞洲排名第1。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
嶺南高等研究院資深研究學者
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聯合總監

戴希立先生,BBS,JP
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
戴希立先生,BBS,JP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即從事教學工作。1987年,戴先生出任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校長至2013年退休。歷年來,戴先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參與教育相關的公職,包括教育統籌委員會、優質教育基金、文化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等,並獲頒發太平紳士及銅紫荊星章。2003年,戴先生獲國家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至今;2012年,獲香港教育學院頒發院士榮譽。2010年,戴先生獲邀加入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翌年出任董事局副主席。
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

甄寶華先生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 (資訊科技教育)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 (資訊科技教育)

楊文銳先生,MH
科晫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
楊文銳先生一向致力在資訊科技界發展,近年他積極於香港及國內推動電子身份的應用計劃,透過創新科技開發更多電子應用系統,以配合未來中港智慧城市的發展機遇。他亦擔任電台及電視台客席主持,及同時身兼不同專業協會職務。並獲香港政府委任為香港都會大學諮議會成員、職業訓練局資訊科技學科顧問委員會主席、嶺南大學科學教研組諮詢委員會委員、發展局地政總署空間數據共享諮詢委員會委員。
科晫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
大灣區顧問委員會

岑健林教授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主任
岑健林教授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及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主任。同時,他擔任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兼任廣東省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廣東省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專家組成員、廣東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專家組成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岑教授長期從事電腦與網路、遠端教學、視覺化教學、跨學科學習等研究工作。他曾發表《跨學科主題學習機理研究—要約及方法》、《微課定義與特徵詮釋》、《互聯網+時代微課的定義、特徵與適應性研究》、《教育信息化核心價值觀視域下之“主動”建構學習研究》、《“主動”學習模式的研究與憧憬——從信息革命到學習革命》等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微課技術與技巧》、《視覺化學與教方法論》、《詮釋美國教育技術計畫2010》等學術專著。
岑教授曾獲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技術創新一等獎。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主任

張沁教授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
張沁教授專業領域為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監測評價、可持續發展規劃與治理、創新教學、社會科學。
自2002年起,張教授受邀參與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及開發,並積極策劃與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
張沁教授曾主持十餘項國內外研究課題,國際、國內學術論壇及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專利一項、軟體著作權六項、出版著作包括:教育部綜合研究編入《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實踐》(主編:陳小婭)(2009)、《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2019)、《聯合國75周年對話–香港故事》(2020)、《碳素養與低碳生活》(2022及2024)、《「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氣候行動」香港課程案例手冊》(202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 香港地區課程案例手冊》(2021年初版、2024年第二版)、《可持續發展規劃》(2025)等。
張教授榮獲 「可持續發展教育開拓者獎」,並帶領團隊獲「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20年卓越團隊」,成功為香港地區獲得「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20年最具影響力地區」。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

胡衛平教授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胡衛平,陝西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第十一屆陝西省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現任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規律協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國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組長,高中物理量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編制專家組成員;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科學教育分會會長等;全球華人科學教育學會理事長,澳門中學自然科學基本學力要求修訂工作顧問,國際創造力與創新研究協會(ISSCI)執委、會士,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的成員及編委。承擔國家級與省部級課題58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90餘篇,其中SSCI 80餘篇,2018年和2019年兩次進入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31項。10多份關於科學教育的諮詢報告和政策建議被中央領導批示或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採納,推動了科學教育改革,建立的思維型教學理論應用於全國28個省的6000餘所學校,以及美國、俄羅斯等國家。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盧曉中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灣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盧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盧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榮獲”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稱號。他兼任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教育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和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首席專家。
盧教授現任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灣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王素教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前所長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科學與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及秘書長
王教授是研究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學會未來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領域為未來學校、STEM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
自2014年起,她領銜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畫,組織研發了《未來學校白皮書》,《未來學校2.0概念框架》等,並在全國建立了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網路。在2017年,她啟動了「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畫」,組織研製了《STEM教育白皮書》,《STEM教師能力等級框架》,在全國建立了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網路。同時,她主持十余項科技部、教育部重大專案與課題,並參與多項決策制定研究工作。其出版著作30部,發表論文60餘篇。王教授曾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六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前所長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科學與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及秘書長
岑健林教授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主任
岑健林教授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及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主任。同時,他擔任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兼任廣東省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廣東省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專家組成員、廣東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專家組成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岑教授長期從事電腦與網路、遠端教學、視覺化教學、跨學科學習等研究工作。他曾發表《跨學科主題學習機理研究—要約及方法》、《微課定義與特徵詮釋》、《互聯網+時代微課的定義、特徵與適應性研究》、《教育信息化核心價值觀視域下之“主動”建構學習研究》、《“主動”學習模式的研究與憧憬——從信息革命到學習革命》等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微課技術與技巧》、《視覺化學與教方法論》、《詮釋美國教育技術計畫2010》等學術專著。
岑教授曾獲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技術創新一等獎。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主任
張沁教授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
張沁教授專業領域為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監測評價、可持續發展規劃與治理、創新教學、社會科學。
自2002年起,張教授受邀參與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及開發,並積極策劃與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
張沁教授曾主持十餘項國內外研究課題,國際、國內學術論壇及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專利一項、軟體著作權六項、出版著作包括:教育部綜合研究編入《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實踐》(主編:陳小婭)(2009)、《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2019)、《聯合國75周年對話–香港故事》(2020)、《碳素養與低碳生活》(2022及2024)、《「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氣候行動」香港課程案例手冊》(202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 香港地區課程案例手冊》(2021年初版、2024年第二版)、《可持續發展規劃》(2025)等。
張教授榮獲 「可持續發展教育開拓者獎」,並帶領團隊獲「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20年卓越團隊」,成功為香港地區獲得「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20年最具影響力地區」。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
胡衛平教授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胡衛平,陝西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第十一屆陝西省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現任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規律協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國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組長,高中物理量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編制專家組成員;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科學教育分會會長等;全球華人科學教育學會理事長,澳門中學自然科學基本學力要求修訂工作顧問,國際創造力與創新研究協會(ISSCI)執委、會士,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的成員及編委。承擔國家級與省部級課題58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90餘篇,其中SSCI 80餘篇,2018年和2019年兩次進入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31項。10多份關於科學教育的諮詢報告和政策建議被中央領導批示或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採納,推動了科學教育改革,建立的思維型教學理論應用於全國28個省的6000餘所學校,以及美國、俄羅斯等國家。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盧曉中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灣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盧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盧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榮獲”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稱號。他兼任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教育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和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首席專家。
盧教授現任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灣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王素教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前所長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科學與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及秘書長
王教授是研究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學會未來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領域為未來學校、STEM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
自2014年起,她領銜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畫,組織研發了《未來學校白皮書》,《未來學校2.0概念框架》等,並在全國建立了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網路。在2017年,她啟動了「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畫」,組織研製了《STEM教育白皮書》,《STEM教師能力等級框架》,在全國建立了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網路。同時,她主持十余項科技部、教育部重大專案與課題,並參與多項決策制定研究工作。其出版著作30部,發表論文60餘篇。王教授曾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六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前所長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科學與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及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