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语音
顾问委员会
主顾问委员会
朱嘉添先生
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
朱嘉添是沙田培英中学校长及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他一直热心推动 ICT 及编程教育、电子学习和 STEM。他除了在学校领域拥有近20年的经验外,还透过学会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及 STEM 的认识,当中尤以推动女子学习编码,STEM 教育以及资讯素养教学为重。 他亦获教育局及其他团体的顾问团委任为委员,为教育界尽一分力。
他亦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教师,包括杰出 IT 教师奖和资讯素养教学奖,并带领他的学校团队在 STEM、编程和计算思维方面获得多项国际杰出电子学习奖。


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
钟杰华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总监及幼儿发展与特殊教育讲座教授
钟教授的研究范畴涵盖阅读障碍及学习困难、社交情绪发展、读写评估与教学、心理健康及家庭关系。他曾领导多项大型研究计划,在学术期刋及专书发表大量论文,并研发了多项教学资源。钟教授现为亚洲读写学会会长、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2021香港督导委员会主席,并经常为本地及国际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院校提供建议。


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总监及幼儿发展与特殊教育讲座教授
钟丽金女士,MH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
湾仔区校长联会主席
宝觉小学校长
钟丽金女士现为宝觉小学校长,以及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及湾仔区校长联会主席。钟校长致力推动非华语学童的中文学习及学校电子学习发展,曾获颁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之「最佳数码共融奬」银奬。钟校长同时担任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学校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和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
湾仔区校长联会主席
宝觉小学校长
范息涛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
范息涛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席教授。曾在美国及粤港澳大湾区多所大学任领导职务及讲席教授。范教授在教育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和心理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及书籍章节数百篇,学术研究成果为国际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在国际教育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
叶韵婷女士
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主席
北角官立小学校长
叶韵婷女士现为北角官立小学校长、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主席,是一位秉持教育热诚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参与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发展及更新。
叶女士担任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以及教育局更新音乐科课程指引专责委员会、教育局发展科学 (小一至小六) 课程专责委员会的委员。
叶女士曾担任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 (2022/2023) 训育及辅导评审团委员,现为教育局教师奖学金 (进修硕士学位课程) 评审委员会委员。


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主席
北角官立小学校长
刘铁梅女士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校长
香港校长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理事
校长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
刘校长积极推动学校课程及文化的革新,带领学校教师发展创新教育方案,曾获得第二届两地青年校长论坛卓越论文奖及国立清华大学校本课程教案卓越创新奖。
刘校长成功申请优质教育基金279万,编写了适合高小使用的编程课程,并于23所小学中试行及与大学合作进行运算性思维的研究。2021年开始,积极在校内开展AI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及在小学界别推动元宇宙在教育应用,期望装备学生应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校长
香港校长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理事
校长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
罗陆慧英教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及教育资讯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罗陆慧英教授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她从1998 年开始担任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CITE)的创始中心主任长达15年。她亦是国际学习科学学会的当选院士。她在如何把数码技术整合到学与教当中,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间享负盛名。她现时正推动三个相互关联的大型项目,包括实施和优化有关创新科技的多层次网络模型以达致社会及技术共同演化、开发和推广集学习设计和学习分析于一身的模式语言和技术平台,以及以从数码公民角度研究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中从童年到成年早期的发展。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及教育资讯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子建教授 太平紳士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暨教育发展与创新学院及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院长
李教授研究范围涵盖课程与教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生命与价值观教育,及教师发展与学校改进。李教授入选由美国史丹福大学发布的全球排名首 2% 科学家名单 (学术生涯组别),及内地教育部颁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名衔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三年;二零二三至二零二七年)。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暨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及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院長
李志文先生
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席
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校长
李校长目前是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的校长。 他从事科学教育已有20多年,曾获借调到教育局,并担任过教育局及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多个委员会的成员。他亦是大学讲师并参与了各种与科学教育有关的研究项目,多次分享教学经验及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
他现时为香港数理教育学会、国际初中科学奥林匹克督导委员会(香港)、香港科学青苗奖督导委员会之主席;亦担任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香港)、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之督导委员会委员及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常识百搭」小学STEAM探究展览之委员会委员。
李校长现时为香港中学校长会及屯门区中学校长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席
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校长
凌浩云教授,MH
香港浸会大学专业应用教授及创汇点首席顾问
凌浩云教授现任浸会大学专业应用教授及创汇点首席顾问。凌教授于2008年开展社会创投事业,他先后开办多间社会企业并协助多家社会福利机构成立社企达50多间,集资总额超过三亿港元,帮助过百名残疾人士就业,包括视障、听障、智障、肢体残障及自闭症人士等。凌教授积极参与公共及社会服务,尤其在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方面,他于2017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荣誉勋章及获香港红十字会颁授香港人道年奖。


香港浸会大学专业应用教授及创汇点首席顾问
莫家豪教授
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
岭南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学者
亚太高等教育研究联盟联合总监
莫家豪教授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香港恒生大学担任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之前,他曾担任岭南大学(香港)的副校长兼林文赞比较政策讲座教授。莫教授曾在多所大学担任领导职务,包括香港教育大学的副校长(研究与发展)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讲座教授兼创始主任。近期,莫教授出任英国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副主任。莫教授与多个高等教育机构密切合作,包括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兰卡斯特大学,以及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和亚太高等教育研究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研究。根据国际研究成果评估平台 Scholar GPS 的统计,莫教授获誉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全球排名第8,亚洲排名第1。


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
岭南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学者
亚太高等教育研究联盟联合总监
戴希立先生,BBS,JP
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
戴希立先生,BBS,JP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即从事教学工作。1987年,戴先生出任仁爱堂田家炳中学校长至2013年退休。历年来,戴先生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参与教育相关的公职,包括教育统筹委员会、优质教育基金、文化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等,并获颁发太平绅士及铜紫荆星章。2003年,戴先生获国家委任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2012年,获香港教育学院颁发院士荣誉。2010年,戴先生获邀加入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翌年出任董事局副主席。


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

朱嘉添先生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
朱嘉添是沙田培英中学校长及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他一直热心推动 ICT 及编程教育、电子学习和 STEM。他除了在学校领域拥有近20年的经验外,还透过学会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及 STEM 的认识,当中尤以推动女子学习编码,STEM 教育以及资讯素养教学为重。 他亦获教育局及其他团体的顾问团委任为委员,为教育界尽一分力。
他亦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教师,包括杰出 IT 教师奖和资讯素养教学奖,并带领他的学校团队在 STEM、编程和计算思维方面获得多项国际杰出电子学习奖。
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

钟杰华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总监及幼儿发展与特殊教育讲座教授
钟教授的研究范畴涵盖阅读障碍及学习困难、社交情绪发展、读写评估与教学、心理健康及家庭关系。他曾领导多项大型研究计划,在学术期刋及专书发表大量论文,并研发了多项教学资源。钟教授现为亚洲读写学会会长、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2021香港督导委员会主席,并经常为本地及国际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院校提供建议。
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总监及幼儿发展与特殊教育讲座教授

钟丽金女士,MH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
湾仔区校长联会主席
宝觉小学校长
钟丽金女士现为宝觉小学校长,以及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及湾仔区校长联会主席。钟校长致力推动非华语学童的中文学习及学校电子学习发展,曾获颁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之「最佳数码共融奬」银奬。钟校长同时担任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学校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和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
湾仔区校长联会主席
宝觉小学校长

范息涛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
范息涛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席教授。曾在美国及粤港澳大湾区多所大学任领导职务及讲席教授。范教授在教育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和心理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及书籍章节数百篇,学术研究成果为国际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在国际教育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

叶韵婷女士
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主席
北角官立小学校长
叶韵婷女士现为北角官立小学校长、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主席,是一位秉持教育热诚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参与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发展及更新。
叶女士担任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以及教育局更新音乐科课程指引专责委员会、教育局发展科学 (小一至小六) 课程专责委员会的委员。
叶女士曾担任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 (2022/2023) 训育及辅导评审团委员,现为教育局教师奖学金 (进修硕士学位课程) 评审委员会委员。
官立小学校长协会主席
北角官立小学校长

刘铁梅女士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校长
香港校长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理事
校长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
刘校长积极推动学校课程及文化的革新,带领学校教师发展创新教育方案,曾获得第二届两地青年校长论坛卓越论文奖及国立清华大学校本课程教案卓越创新奖。
刘校长成功申请优质教育基金279万,编写了适合高小使用的编程课程,并于23所小学中试行及与大学合作进行运算性思维的研究。2021年开始,积极在校内开展AI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及在小学界别推动元宇宙在教育应用,期望装备学生应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校长
香港校长中心副主席
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理事
校长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

罗陆慧英教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及教育资讯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罗陆慧英教授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她从1998 年开始担任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CITE)的创始中心主任长达15年。她亦是国际学习科学学会的当选院士。她在如何把数码技术整合到学与教当中,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间享负盛名。她现时正推动三个相互关联的大型项目,包括实施和优化有关创新科技的多层次网络模型以达致社会及技术共同演化、开发和推广集学习设计和学习分析于一身的模式语言和技术平台,以及以从数码公民角度研究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中从童年到成年早期的发展。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及教育资讯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子建教授 太平绅士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暨教育发展与创新学院及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院长
李教授研究范围涵盖课程与教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生命与价值观教育,及教师发展与学校改进。李教授入选由美国史丹福大学发布的全球排名首 2% 科学家名单 (学术生涯组别),及内地教育部颁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名衔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三年;二零二三至二零二七年)。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暨教育发展与创新学院及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院长

李志文先生
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席
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校长
李校长目前是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的校长。 他从事科学教育已有20多年,曾获借调到教育局,并担任过教育局及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多个委员会的成员。他亦是大学讲师并参与了各种与科学教育有关的研究项目,多次分享教学经验及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
他现时为香港数理教育学会、国际初中科学奥林匹克督导委员会(香港)、香港科学青苗奖督导委员会之主席;亦担任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香港)、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之督导委员会委员及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常识百搭」小学STEAM探究展览之委员会委员。
李校长现时为香港中学校长会及屯门区中学校长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席
东华三院辛亥年总理中学校长

凌浩云教授,MH
香港浸会大学专业应用教授及创汇点首席顾问
凌浩云教授现任浸会大学专业应用教授及创汇点首席顾问。凌教授于2008年开展社会创投事业,他先后开办多间社会企业并协助多家社会福利机构成立社企达50多间,集资总额超过三亿港元,帮助过百名残疾人士就业,包括视障、听障、智障、肢体残障及自闭症人士等。凌教授积极参与公共及社会服务,尤其在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方面,他于2017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荣誉勋章及获香港红十字会颁授香港人道年奖。
香港浸会大学专业应用教授及创汇点首席顾问

莫家豪教授
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
岭南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学者
亚太高等教育研究联盟联合总监
莫家豪教授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香港恒生大学担任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之前,他曾担任岭南大学(香港)的副校长兼林文赞比较政策讲座教授。莫教授曾在多所大学担任领导职务,包括香港教育大学的副校长(研究与发展)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讲座教授兼创始主任。近期,莫教授出任英国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副主任。莫教授与多个高等教育机构密切合作,包括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兰卡斯特大学,以及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和亚太高等教育研究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研究。根据国际研究成果评估平台 Scholar GPS 的统计,莫教授获誉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全球排名第8,亚洲排名第1。
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
岭南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学者
亚太高等教育研究联盟联合总监

戴希立先生,BBS,JP
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
戴希立先生,BBS,JP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即从事教学工作。1987年,戴先生出任仁爱堂田家炳中学校长至2013年退休。历年来,戴先生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参与教育相关的公职,包括教育统筹委员会、优质教育基金、文化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等,并获颁发太平绅士及铜紫荆星章。2003年,戴先生获国家委任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2012年,获香港教育学院颁发院士荣誉。2010年,戴先生获邀加入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翌年出任董事局副主席。
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

甄宝华先生
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 (资讯科技教育)
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 (资讯科技教育)

杨文锐先生,MH
科晫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智慧城市联盟会长
杨文锐先生一向致力在资讯科技界发展,近年他积极于香港及国内推动电子身份的应用计划,透过创新科技开发更多电子应用系统,以配合未来中港智慧城市的发展机遇。他亦担任电台及电视台客席主持,及同时身兼不同专业协会职务。并获香港政府委任为香港都会大学咨议会成员、职业训练局资讯科技学科顾问委员会主席、岭南大学科学教研组咨询委员会委员、发展局地政总署空间数据共享咨询委员会委员。
科晫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智慧城市联盟会长
大湾区顾问委员会

岑健林教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岑健林教授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同时,他担任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广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岑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与网络、远程教学、可视化教学、跨学科学习等研究工作。他曾发表《跨学科主题学习机理研究—要约及方法 》、《微课定义与特征诠释》、《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适应性研究》、《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之“主动”建构学习研究》、《“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憧憬——从信息革命到学习革命》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微课技术与技巧》、《可视化学与教方法论》、《诠释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等学术专着。
岑教授曾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技术创新一等奖。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张沁教授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院长
张沁教授专业领域为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监测评价、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治理、创新教学、社会科学。
自2002年起,张教授受邀参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及开发,并积极策划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张沁教授曾主持十余项国内外研究课题,国际、国内学术论坛及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六项、出版著作包括:教育部综合研究编入《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实践》(主编:陈小娅)(2009)、《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2019)、《联合国75周年对话–香港故事》(2020)、《碳素养与低碳生活》(2022及202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气候行动」香港课程案例手册》(20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 香港地区课程案例手册》(2021年初版、2024年第二版)、《可持续发展规划》(2025)等。
张教授荣获 「可持续发展教育开拓者奖」,并带领团队获「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卓越团队」,成功为香港地区获得「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最具影响力地区」。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院长

胡卫平教授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现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协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高中物理量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专家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科学教育分会会长等;全球华人科学教育学会理事长,澳门中学自然科学基本学力要求修订工作顾问,国际创造力与创新研究协会(ISSCI)执委、会士,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成员及编委。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58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SSCI 80余篇,2018年和2019年两次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1项。10多份关于科学教育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被中央领导批示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采纳,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建立的思维型教学理论应用于全国28个省的6000余所学校,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卢晓中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湾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卢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並荣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他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和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卢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湾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素教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前所长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及秘书长
王教授是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领域为未来学校、STEM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自2014年起,她领衔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组织研发了《未来学校白皮书》,《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等,并在全国建立了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网络。在2017年,她启动了「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组织研制了《STEM教育白皮书》,《STEM教师能力等级框架》,在全国建立了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同时,她主持十余项科技部、教育部重大项目与课题,并参与多项决策制定研究工作。其出版著作30部,发表论文60余篇。王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前所长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及秘书长
岑健林教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岑健林教授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同时,他担任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广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岑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与网络、远程教学、可视化教学、跨学科学习等研究工作。他曾发表《跨学科主题学习机理研究—要约及方法 》、《微课定义与特征诠释》、《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适应性研究》、《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之“主动”建构学习研究》、《“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憧憬——从信息革命到学习革命》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微课技术与技巧》、《可视化学与教方法论》、《诠释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等学术专着。
岑教授曾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技术创新一等奖。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张沁教授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院长
张沁教授专业领域为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监测评价、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治理、创新教学、社会科学。
自2002年起,张教授受邀参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及开发,并积极策划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张沁教授曾主持十余项国内外研究课题,国际、国内学术论坛及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六项、出版著作包括:教育部综合研究编入《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实践》(主编:陈小娅)(2009)、《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2019)、《联合国75周年对话–香港故事》(2020)、《碳素养与低碳生活》(2022及202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气候行动」香港课程案例手册》(20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 香港地区课程案例手册》(2021年初版、2024年第二版)、《可持续发展规划》(2025)等。
张教授荣获 「可持续发展教育开拓者奖」,并带领团队获「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卓越团队」,成功为香港地区获得「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最具影响力地区」。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院长
胡卫平教授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现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协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高中物理量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专家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科学教育分会会长等;全球华人科学教育学会理事长,澳门中学自然科学基本学力要求修订工作顾问,国际创造力与创新研究协会(ISSCI)执委、会士,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成员及编委。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58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SSCI 80余篇,2018年和2019年两次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1项。10多份关于科学教育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被中央领导批示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采纳,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建立的思维型教学理论应用于全国28个省的6000余所学校,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卢晓中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湾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卢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並荣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他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和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卢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湾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素教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前所长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及秘书长
王教授是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领域为未来学校、STEM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自2014年起,她领衔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组织研发了《未来学校白皮书》,《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等,并在全国建立了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网络。在2017年,她启动了「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组织研制了《STEM教育白皮书》,《STEM教师能力等级框架》,在全国建立了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同时,她主持十余项科技部、教育部重大项目与课题,并参与多项决策制定研究工作。其出版著作30部,发表论文60余篇。王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前所长
STEM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及秘书长